■唐烨
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复旦全球领袖论坛上,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指出,近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逐年递增,但国际专利申请比例却只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%。他直言,没有洋专利,企业未来要走国际化道路会吃亏。
以国产手机行业为例,中国手机厂商已成为全球手机市场崛起的新生力量,华为、中兴等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不少国际品牌;但要想真的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却不容易,适应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成熟的知识产权环境,是一大障碍。在一些海外市场,有时正因为缺乏当地专利,明明是我国企业自己的创新却被告“侵犯专利”,之前多家中国企业因频繁遭遇美国“337调查”,被迫铩羽而归。
洋专利少是老问题,这么多年情况还是没有太大改善。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申请洋专利的意识差一些。
不少海外企业经历长期国际市场竞争,充分认识到,区域性专利越多,越能增加赢得这片区域市场的筹码。不少外企早就建立完善的专利申请运作机制。如,IBM设有负责企业全球性战略部署的部门,在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、人文、地理的基础上,还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专利申请决策。
反观国内,愿意投入经费设立类似专利战略部门的企业非常少。不少企业眼光停留在国内市场,认为可以赚到很多钱,却没有想到,如果现在不主动获取海外专利认可,未来涉足海外市场可能会无立足之地。
笔者以为,提高海外专利申请比例,一方面,企业决策层要转变市场经营理念,能够对科技资源进行重新配置;另一方面,政府应推出更多促进国内企业海外专利申请的政策。比如,选择相关优势行业或技术领域,在海外申请专利方面给予扶持,此外还需优化海外申请专利环境,加强海外专利申请指导。